当前位置: 365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媒体桂工 > 正文

媒体桂工

    让毕业生赢在起点


       正当不少学校为毕业生就业发愁的时候,桂林工学院却传出好消息:该院研究生就业率全线飘红,高达100%;本科生就业率高歌猛进,飙升至97.7%;而高职高专生的就业率亦达85.7%。
    在同样的政策环境下,该院毕业生就业如此红火,个中原因,值得探究。


    狠抓就业用实招


     在连年扩招的情况下,学院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工作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害环节。要做好就业工作,必须动真格、下狠招。为此,学院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度,由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院领导与各系(院)总支书记签订目标责任状,把就业率作为年终考核的主要内容。
       最铁面无私的一招是: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和该专业的招生计划、专业建设以及资金投入挂钩。这就意味着,就业情况不理想的专业有可能面临淘汰出局的命运。这一来大家都坐不住了,纷纷行动,各显神通。由于全院认识统一、责任明确、齐抓共管,学院就业工作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着力打造“千里马”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要想吸引用人单位,没点真本领不行。要培养出用人单位青睐的学生,必须在抓好他们专业学习的同时,提高其综合素质。为此,学院不仅注重专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求学生参加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活动。学院积极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如何自主创业的内容,鼓励有关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到社会上兼职或承揽营销、设计方面的项目,使他们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并增强应对挑战的本领。
       近年来,该院学生科研课题先后立项1216项,已有5000多名学生参加过课题研究。在历届全国“挑战杯”竞赛中,桂工学子勇创佳绩、表现不俗,早已成为广西高校的一大亮点。可以说,学院毕业生的高就业率与这些活动的开展是密不可分的。
       曾经开着小车上学的该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熊英明,着实让不少人羡慕。尚未毕业,他已在一家公司担任了一年多的执行董事。1999年,熊英明从江西省一个乡村来到桂林工学院读书。他学习勤奋,品学兼优,每年的奖学金获奖名单都少不了他。家境贫寒的熊英明为了维持学业,从入学起便在外兼任艺术设计师。他大胆创新,所设计的产品包装、室内装饰等作品得到社会认可,设计方案纷纷被客户采用,很快便成了桂林艺术设计界的后起之秀。2001年,他参与“两江四湖”工程夜景照明艺术设计竞聘,成为“两江四湖”改造指挥部特聘夜景照明艺术设计师之一,并参与完成了桂林市解放桥和两江四湖夜景照明艺术设计。熊英明的才干,引起了他所兼职的天联装饰工程公司上层的重视,2002年正式升任公司桂林执行总监、副总经理。上任后,他开始对公司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实行全面整顿,在他的主持下公司经营状况开始好转,相继完成了市内多项装饰工程建设项目,公司当年扭亏为盈。2003年3月,他又创立了中外合资梧州艺景园林景观设计工程公司,并担任该公司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今天,熊英明以一个“学生哥”的身份,通过自己的创业,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还为其他人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


    强化就业指导


         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桂林工学院力促毕业生赢在起点的又一做法。该院不仅将就业指导课列为必修课计学分,而且从学生一进校就开始进行就业指导:大一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即成人指导;大二着手职业(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贮备教育;大三注重择业观的教育和择业技能的学习与培训;大四着重就业政策和技巧的指导,使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学院特别注意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养成踏实、务实的思想作风,倡导“先就业、再择业”的务实作法。专业课教师还利用与学生接触多和熟悉行业情况的优势,结合教学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此外,每年四五月份开始找尚未签约的毕业生逐个谈心,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择业中的各种问题,促使其早日就业。


    构筑信息高地


       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灵通才能使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半功倍。桂林工学院投资近30万元建起了一个有20多台终端的毕业生就业专用机房,并建立了就业网站,与全国各地主要人才市场的网站相链接,以收集毕业生需求信息。另外,学院每年组织人员走访有关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征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掌握新的用人信息,推荐应届毕业生。目前,该院已与广东、湖北、江苏、浙江等十几个省、市级人才市场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每年举办两次“双选”会,把用人单位请到学校来,让用人单位了解学校的办学情况,让全体毕业生接受挑选。通过努力,学院已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就业基地,如全国测绘系统、旅游系统、有色、冶金等单位每年都接收学院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就业。
       今年即将毕业的小刘每天的必修课是到学校毕业生就业专用机房遛一遛,第一时间掌握求职资讯。“比起我的学长们,我们真是幸福多了。他们当时了解用人信息的途径少,得找班主任或是相关的老师问,既浪费时间又耽误事。现在我们只需上就业网一看就清楚了,既快捷又方便且信息量大。”对学院构筑的这一信息高地,小刘赞不绝口。

    上一条:一种特别的关爱——广西日报刊登我院帮教后进生的做法和经验

    下一条:突出特色强势 扬威就业职场——《广西日报》刊登我院打造精品课程文章